钢价下跌钢企业如何套期保值
钢材市场进入熊市已经是第4个年头了———从2011年钢价见顶以来,黑色金属产业链5种商品的价格涨少跌多。但在这中间,企业还有没有可能获得更多生存机会?当期货与现货价格不同步时,期货能起到怎样的作用?企业又应采取怎样的策略?笔者将从4个方面探讨企业套期保值的意义和策略,特别是钢价下行时企业应如何分析,如何运筹,如何操作。
套期保值要用好 须先认准风险点
无论是上游的铁矿与焦煤企业,中游的炼焦、钢铁企业,还是钢铁贸易商,它们的利润都与黑色金属产业链五种商品的价格直接相关。企业运用期货进行套保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析自己的风险点到底在哪里,利润主要来自哪里,保有的库存一般多长,空余的产能有多少,等等。
上游企业(铁矿与焦煤的开采企业)的特点是:生产成本相对固定,但生产的商品价格却跟随市场剧烈波动。商品价格的变动可以直接影响矿山的盈利水平,甚至在价格过低时,矿山无法正常生产。2014年,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为15亿吨(未折算成商品矿),进口铁矿砂9亿吨。国内矿山在市场上涨时开工率较高,在市场下跌后开工率也随之降低。另外,由于国内矿山的品位较低,开采成本较高,因此,在市场价格较低时,矿山的开采变得不再经济。为了锁定商品的利润,保证生产平稳运行,矿山企业需要对自己的库存和产能进行一定的套期保值。
中游企业(炼焦、钢铁企业)面临的是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炼焦企业的成本大部分是原材料,即焦煤的买入成本;除副产品外,其收入主要来自卖出焦炭的收入;两者之差就是炼焦企业的利润。钢厂的情况类似,成本主要是焦炭与铁矿石,收入则来自钢材。企业得以存活的根本原因就是收入与成本之间存在利润。但是,影响中游企业利润大小的因素非常多:中游企业不能单纯锁定出售产品的价格,也要关注原材料的价格变化;中游企业还要特别关注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关系、引起价格变化的原因、同一产业链上不同商品价格变化的程度和时间。例如,钢材需求萎靡导致钢材价格的下跌,与矿石需求萎缩导致矿石价格的下跌往往不同步。
贸易企业(钢铁贸易商)的风险和钢铁贸易商与生产商的定价模式有关。在市场繁荣的年代,贸易商往往愿意承担一定的价格变动的风险,但是在钢价走熊的时期,贸易商如果想“活”下去,都会尽量不承担价格变动的风险。在钢价走熊以前,钢贸商从钢厂买货的价格是提前确定的,等货物运达,再进行售卖,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在行情好的时候,这个时间段里面,钢材价格的上涨就变成钢贸商的纯利润;但是在行情差的时候,货物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贬值,贸易商本身的经营模式根本无法承受这其中产生的亏损。正因如此,2011年、2012年,很多钢贸商最终倒闭。此后,钢厂与钢贸商的价格结算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钢厂的价格结算方式变成为以发货时的市场价下浮一定程度进行结算,价格变化的风险被转移至钢厂。2013年开始,矿石贸易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案也是风险向矿山和钢厂转移。漫长的熊市,大浪淘沙,很多贸易商也是因为利用了期货转移了风险,才得以幸存。
随着钢铁产业链上主要商品的期货品种上市,相关企业可以运用的期货策略非常多,从而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转移经营风险。因此,期货现货结合运营,实现“两条腿走路”才是王道。
福建镀锌格栅板